
“袖珍版”的未來上交演奏廳
2009年9月開工的上海交響樂團遷建工程,今年底將結構封頂,2013年底竣工。昨天,記者走進施工現(xiàn)場,看到整個結構建造已完成大半,目前與地面齊平,據(jù)負責工程建設的上交副團長周京華介紹,地下工程完成后,馬上將進入關鍵的“裝彈簧”階段。
由于上交新址與地鐵10號線最近處只相隔6米,為避免震動和噪音,演奏廳將坐落于108個支撐彈簧上,由此也將成為一座“全浮建筑”。記者得知,支撐彈簧會固定于地基上,演奏廳的地板則將建于彈簧上面,地鐵駛過時產生的震動與噪音,將被彈簧消化,對演奏廳的演出不會產生任何影響。上海交響樂團的新址位于復興中路1380號。未來,這座建筑內將有一個可供排練和演出的1200座交響樂演奏廳、一個具備高品質錄音功能的400座室內樂演奏廳,此外還有分聲部排練用房和供音樂教育、音樂博物展示等空間。對樂團來說,演奏廳的聲效非常關鍵,以世界級大師磯崎新和豐田泰久領銜的設計團隊,制作了一個1:10的“聲學測試模型”。昨日,記者鉆進這個“袖珍版”的未來上交演奏廳一窺究竟,階梯狀的舞臺、坐滿觀眾的席位、墻面的六塊反聲板、精致的穹頂……做工相當逼真。
周京華介紹說,為了達到精準的聲學數(shù)據(jù),“模擬聽眾”的制作大有講究,泡沫塑料的身體特意挖空了胸腔部位,以還原滿場狀態(tài)下聲音在劇場內的反射效果。周京華透露,為期三個多月共四次的聲學測試中,日本設計團隊提出了一次重大調整,“他們反饋說,反聲板偏大,雖然只是多了兩厘米,他們要求全部重新制作”。按照日方的說法,如果不折不扣按照模型施工,全新的上交演奏廳將是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廳之一,甚至能達到每個席位上聽到的聲音都是一模一樣的。